(2010年12月20日 文汇报)
距离上海世博会闭幕还不到
2个月,借助世博科技实践和经验,助推上海城市转型发展,已从一种共识理念向拥有顶层设计的系统创新实践迈进,在“十二五”规划的引领下,上海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高新园区的示范下,逐步形成一股坚实的支撑力量———
通过政府的政策指向,将上海的科技资源优势、人力资本优势转化为以应用为导向、支撑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提升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突破影响创新资源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整体优势;通过发挥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的科技资源集聚能力,聚焦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的重点领域,对接张江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优势和示范功能,进一步放大联动效应。
在论坛上,专家有这么一个生动的比喻:世博会上展示的或刚从实验室出来的成果,好比一壶烧到
50℃的水,要把水烧到80℃才能让企业接受,企业才能最后把水烧到100℃,产生推动社会发展的蒸汽动力。有些存量技术,好比从沸水冷到了50℃,若能重新加热,还能产生新的蒸汽动力。而应用技术创新体系,正是这样一个大炉灶。而炉灶如何砌、如何烧火添水,还需各方形成合力。
规划引领“十二五”科技发展重头戏
上海市科委陈杰总工程师在回顾了上海
“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以后,针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上海科技发展的思考和任务布局。“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围绕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引领城市发展转型这条主线,坚持以知识竞争力为标杆,以应用为导向,以科技引领创新为动力,以创新驱动转型为目标,以创新效率提升为保障,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上海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和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四大工程。其中,在技术创新工程中,通过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化行动计划,支持上海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在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中发挥骨干作用、组建一批行业性的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加快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的公共服务工作。
上海
“十二五”期间的科技发展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注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与原创能力提升,注重科技服务社会民生进步,注重后世博效应的承接和放大,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知识竞争力进入亚太地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
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破冰”
汇博娱乐
副院长石谦在论坛上透露,汇博娱乐
作为上海最大的一个应用型技术研究机构,以建设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为己任,率先提出了建设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并在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领域的确定和重要项目的实施上,已经先行先试。汇博娱乐
用
“1512行动规划”概括了推进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保障措施,就是着眼于增强发展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提升支撑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行业服务能力,着手于技术研发、行业服务、专业管理、成果转化和参谋咨询5个实体(功能)建设并带动若干个开放式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着力于“12”项机制创新,实现构建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这一个中心任务。根据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汇博娱乐
将重点发展“I.B.M”,即信息技术(I-information)、生命健康(B-biotech)、新材料(M-material)。
目前汇博娱乐
已布局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专业管理实体,分别领衔推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已围绕煤矿物联网、航运物联网、车载信息系统、新型锂电池材料等方面组建了创新联盟、平台和实体。通过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从而能够提升助推或孵化企业、实现共性技术辐射、输送产业创新人才等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石谦还着重介绍了机制创新方面的几项探索。为了吸引社会各类资源的投入,汇博娱乐
大胆探索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组织形式;为了解决研发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瓶颈,汇博娱乐
设计了研发团队的“柔性组织”机制,让科技人员随着任务而来,可以带着成果而去,充分体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为了既能很好地体现政府导向,又能更加贴近产业需求,在项目来源方面通过吸收社会各界进入发展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以及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确定研发方向和研发任务;为了解决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将引进金融资本,早期介入研发,既为研发成果产出转向产业化环节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又为降低金融资本对高新技术的投入风险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有效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这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就是为了集聚全市创新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高效转化研发成果,支撑产业转型发展。
落地企业张江“先锋”已动
应用技术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汇博娱乐
提出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领域能够很好地对接张江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特征。园区目前共有一区六园,
2009年总共收入达到5169亿元,占了上海的50%左右,认定的先进技术服务企业占到全市的55%,发明专利占全市的21.3%,张江已经成为上海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在载体,在最近科技部的统计当中的55个高新区当中名列第二。
上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于晨常务副主任介绍了园区企业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科技成果,遍布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这些高新技术领域。目前张江高新区占
40%的国内集成电路企业,涵盖了设计、流片等各个环节,芯片的制造产值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生物医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事生物医药的单位已经达到400多家,覆盖了药物的发现、评价、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等等,抗艾滋病的原药已经占到全世界40%的份额,心脏搭桥占国内二分之一,在研药物260多个。园区将充分利用世博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与汇博娱乐
携手合作,通过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助推园区企业做强重点产业,推动上海的加快转型发展和率先转型的发展方式,促进上海传统工业的转型与发展。
论坛上,他们说———
世博成果转化将是“十二五”发展新优势
世博会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生活、社会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盛会。科技创新推动着世博会的发展,世博会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这在
159年的世博会历史上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举全国之力,集世界之智慧,经过六年的努力,我们围绕着科技让世博更精彩的主题,聚焦世博的建设、能源、环境、运营、展示、安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取得了1500多项成果,支撑和保障了世博会的筹备和运行。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就实现了“三个最”:规模最大、负荷最高、种类最多。还有如PV、LED、RFID的票务系统等成功应用已为人们所认同。这既是创新成果的展示、创新理念的实践,也是新技术、新产业的风向标和孵化器。根据市委提出的要充分发挥世博会后续效应要求,“十二五”科技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世博科技成果转化为今后五年发展的新优势,要以应用为导向,去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
———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
后世博的“绿色创新”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历史上工业革命到现在一共经过了五次创新波动,而世博会给我们展示的大量最新成果有一个共同特征
———绿色,这预示着“绿色创新”波动时代正在到来。“绿色创新”与以往创新不同的是,它要求一节省自然资源,二提供就业机会。今天我们用了1.25个地球解决大概60亿人的吃饭问题,再过50年,如果继续沿着今天发展路径,将无法发展下去。我们能否在一个地球的供给能力上解决新增30亿人的人口增加、福利增加、经济增长、生活美好的问题呢?今天的创新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系统创新将更为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顶层设计。例如,新能源汽车发展与我们城市交通拥堵之间的矛盾,是从改变交通工具,还是从改变城市模式和人们行为方式入手?目前“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遭遇了严重的交通、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可是为什么要把居住、工作、休闲分开来,分得那么远,为什么不能像荷兰馆的“快乐街”一样,集成一个混合的集群?在城市规划上,不需要交通的城市是最好的绿色城市,这是世博会给我们的重要启迪。这就要求做好系统创新,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绿色创新效率的最大化。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诸大建
应用技术创新对于实现“绿色创新”至关重要
当前全球最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能源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中国制定了明确的国家战略,战略的重点有两大核心,第一个就是节能,这个节能以广义节能为基础,以工业节能和石油节约为重点,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经济效率。二是新能源开发,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能源领域涉及技术专业方向面很广,单项技术各有特点,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特点第一是可采用不同的动力机,第二可使用多种燃料,第三是可按模块化设计,布局灵活方便。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汇聚各种资源,使分布式供能系统体现如下优势:第一就是可以大幅度实现节能减排,由于使用清洁燃料排放的污染物比较少;第二就是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减少输送损失;第三就是燃气与电力间的削峰填谷互补作用;第四就是大幅度提高了能效、减排了二氧化碳;第五提高供能安全性,即可作为点源与电网并网运行,形成能源互联网。由此可见,当一项技术从点向面拓展时,其节能、抗风险的作用也会不断体现出来。而每一步的前进,都会伴随相应应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强有力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会大大推动节能减排,实现
“绿色创新”。
———中船重工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长金东寒
构建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将使创新能力倍增
就总体而言,上海拥有一批基础较好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有力的支撑服务作用,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为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因上海各类应用型科研院所存在差异,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各科研机构处在不同的系统下运行,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其技术研发活动模式以及价值取向、考核目标等也各不相同,形成了目标分散、管理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致使有限的力量不能形成合力。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短平快的项目,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及人才储备和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强度不够。为此在新形势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整合统筹、盘活存量和做好增量,以规划为引领,加强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构建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上海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
———汇博娱乐
院长钮晓鸣
精彩论点回放
信息技术
上海世博会采用了一系列新型信息技术,其实践不仅保障了世博运营成功,而且还将催生出一批新兴产业。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宗宇伟在世博后的上海转型发展中,信息技术对于加快上海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产业结构的支撑和驱动作用将会日益突显,本届世博会上所采用的票务处理系统作为全球最大的
RFID票务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例证。
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晔智慧城市建设依靠的就是物联网技术,包括了以
RFID、传感等为核心的信息采集技术,以下一代宽带网络、4G无线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海量信息传输技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这些在世博会中得到了试验性应用的技术,将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将支撑起整个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面对庞大的车辆交通压力,世博期间上海没有采用车辆限号措施,没有大规模的拥堵事件,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功不可没。在可见的未来,
CPS(信息物理系统)在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将为解决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发挥很好的作用。据测算,目前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使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而智能交通综合信息使得人、车、物实现三体合一,将使车辆更安全、更“聪明”地行使,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马钧智能交通综合信息使得人、车、物实现三体合一,汽车作为
“行”的工具在嵌入了物联网技术后有了新内涵,这就是智能交通和移动信息服务,催生了汽车产业和信息技术融合后的新兴现代服务业。
汇付天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晔利用世博会的契机,上海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正从低附加值的简单应用向高附加值的创新整合提升。如今,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其中,
“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之一,将得到大幅提升,如今已涌现出一批资金处理能力超过千亿的公司。可以预料,随着人民银行相关许可证的办法,未来数年,支付行业仍将以每年翻倍的速度继续成长。
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光亚以车联网、电子支付、数字医疗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最终将实现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同时将催生庞大的物联网运营和增值等现代服务产业。
现代生物医药技术
Bio就是通过生物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引领上海的健康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在卫生事业中的推广应用,从而推动疾病的防治从治疗逐步向预防和促进健康的转变,同时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建设。
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俞伊军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支撑学科。创新药物的研制、基因治疗技术都离不开实验动物的支撑。据资料报道,现在大部分的遗传疾病,比如说糖尿病、红斑狼疮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又如
SARS之类的传染病的研究,乃至正在迅猛发展的基因治疗技术,都离不开实验动物。
用动物代替人,通过一些模型,将这些模型跟人进行比较,最后推导出人的发病机制,以及特定病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制。这些过程都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来进行药理、毒理、药效评价,以及临床实验的许多安全性评价。同样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接触的添加剂、化妆品、玩具、环境污染等等,也要经过实验动物进行相关评价。这更说明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动物。
依托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进行管理和运行的
“上海实验动物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基因工程小鼠研发、疾病模型动物表型分析、标准化实验动物繁育供应等方面搭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技术服务平台。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会进一步支持实验动物事业的发展,同时将建设“上海灵长类动物实验基地”,为健康上海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上海健康产业化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肿瘤医院副院长杜祥肿瘤是危害人类的第一大疾病,如今对肿瘤的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而新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比如肿瘤的组学研究需要蛋白新盘、基因芯片、组织芯片等等。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代医学发展的模式是推进个体化资料,包括疾病预测、预防和个体化。何时的治疗源于正确的诊断,而及时作出诊断除了需要医生的知识水平外,还必须借助一些仪器和诊断试剂,这都离不开生物技术的开拓发展和产业化建设。
上海长征医院博士张申
WTO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生活、社会生活正常的表现。康复就是通过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者是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的障碍,达到和保持一种愉悦,最终重新融入到生活当中去。现在除采用一些医学的手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通过工程技术的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者是功能重建。这又是生物医学新技术对健康产业化的推动和促进。
目前,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到康复工程当中去,比如组织工程学、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等都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康复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有不断催生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
新材料技术
“十二五”期间,上海为实现全面产业转型,将着力推进一批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作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和基础,将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应用前景。
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闵国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上海世博会的低碳实践向人们展示了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全新理念。基于纳米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绿色建筑材料的成功示范应用成为世博一大亮点,新材料作为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和基础,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应用前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孙卓世博
LED照明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信息化和低碳的理念。无论是在五彩缤纷的夜景装饰照明,还是在替代荧光灯的白光照明,以及大屏幕显示中,LED都得到了成功的示范应用。世博轴的阳光谷不仅形状独特,还要控制不同的像素,是LED显示领域最典型最复杂的技术。LED产业在世博后的发展,除了高导热材料在器件封装上的应用外,荧光粉材料和高反光材料是使LED白光光源成功应用的两大关键性材料,而这三大类材料的性能提高直接与纳米结构的符合材料应用相关。因此,材料的攻关突破将直接关系到LED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高濂新材料对新能源完全是一种支撑和引领,而且大幅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是可以通过新材料来实现的。在世博会上,太阳能发电很好地诠释了低碳世博的理念。现在的太阳能电池研究,出现了更多新的方向。比如,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中,基于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以及光子
/电子转换机理开发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有望与硅基太阳能电池媲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材料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方式。
上海大学教授胡志宇纳米材料和技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现有的纳米材料新能源产品表明,纳米材料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这些纳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有利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转型,为国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在上海,一批围绕新能源开发的创新性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并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例如,纳微能源技术就是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改变传统的能量转换方式(如高温燃烧),有可能全面突破传统宏观尺度能源系统所面临的低能效、高污染、大体积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原理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