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所圆满完成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保障工作
在 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当武器装备方队亮相,举国上下目睹了那些保卫人民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之重器”的英姿。人们或许不会留意到装备车上那些细细的天线,更无法看到内部的电台装置,而这些装置却如同装备车辆的耳朵和嘴巴,通过电波让所有车辆上的指挥人员实现实时交流。为了让这些武器装备“耳聪目明”,五十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应急保障器材研制生产和阅兵现场技术保障两项重点工作,使方队“分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一切生产为阅兵让道
今年3月,五十所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大阅兵准备战术电台等装备。为圆满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该所第一时间成立了应急保障小组,并由所长亲自挂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在年度生产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将阅兵装备保障设备的生产任务摆到首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于5月30日完成了生产和交付任务,为此次阅兵的3个武器装备方队提供了电台等数百套装备。
技术保障让“一切问题归零”
为了确保装备在受阅时万无一失,五十所早在3月份就先后安排了多名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奔赴驻扎各省的部队进行检修。6月起,罗鹏和杜君两名技术保障骨干随同部队开展驻训保障,并于7月正式进驻阅兵村,开展设备的检查维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阅兵现场技术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要求做到“零隐患、零故障、零抛锚、一切问题归零”。因此,进驻阅兵村后,罗鹏和杜君不畏烈日,不惧困苦,每天都按时按计划对方队的全套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螺栓的禁锢、电台馈线连续的可能性、参数的数值、设备的运行都处于良好状态。
阅兵村内经常要进行大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后,不管多晚,这两名技术人员都必须马上检查装备状态,做到所有问题绝不过夜,因此,他俩常常常一宿一宿地不睡觉。演练最紧张的时期是在8月。烈日当顶,地表温度高达40多度,装备里的温度甚至高达60多度,人进入装备里不到5分钟,衣服即刻湿透。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技术人员的后背都结了厚厚的白花花的盐渍……
自开始阅兵训练到完成阅兵仪式,总共历时180多天,历经了22次方队训练、集中合练和天安门现场预演。五十所为阅兵应急保障器材研制生产和现场技术保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现场技术保障人员及全所干部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保障工作,获得了方队总体单位和部队领导的好评,并被授予了多项荣誉称号。 (五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