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博娱乐

【我行我述】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服务创新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23

汇博娱乐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服务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市科委发展研究处处长,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  骆大进
 
当前,上海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这为软科学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也为科技创新智库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科技创新实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智库是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智库是从科技创新规律出发,梳理发展趋势,分析瓶颈制约,进行综合预测评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为政府和创新主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的研究机构。其作用的重要体现是,通过研究深度参与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政策等的制定。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国家和地区大都有领先的专业智库发挥作用,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科技智库排名中,前五名被美国和德国占据。科技创新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理念和战略的竞争,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战略的引领能力。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突破,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创新范式深度转型,推动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在全球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格局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迫切需要健全科技创新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给科技创新智库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研究能力的挑战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涉及的不单是科技层面的改革,而是真正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科技创新研究正从单纯的科技战略研究走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研究,这需要智库拥有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能力。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跑走向跟跑、并跑和领跑并存的局面,也需要智库从战略研究上适应引领新的形势。 二是研究组织和研究方式的挑战 。现代智库已不是一人一支笔的个体户集合,而是有着高度组织性和灵活性的决策咨询集团军,这需要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大数据等技术在决策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工具和方法也迫切需要升级换代。 三是人力资源结构的挑战。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但需要研究人员融合硬科学和软科学知识,还需熟悉科技发展、市场机制和政府运转的规律和逻辑。 四是观点传播和舆论引导能力的挑战。 当前,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形成了全民大讨论的局面,各种观点意见层出不穷。越是有争论,越是需要客观权威的智库机构发出理性建设性的声音,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舆论氛围。
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智库建设指出了方向。《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科技创新智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智库机构,在新形势下,既要继承原有良好基础,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要把握好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央推动智库建设的战略机遇,把服务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立足点、着眼点和切入点, 着力打造有特色、专业化、平台型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 其中专业化是立身之本,特色在于品牌塑造,平台是组织模式。
根据上级要求和形势发展,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正在组织研究,明确自身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定位,对标的领先智库机构,聚焦重点研究方向,改革体制机制,为新型智库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聚焦研究强所。 加强需求导向,面向决策需求和创新需求遴选研究方向。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 突出专业化 ,聚焦创新中心建设重大问题,推动多学科的融合研究,围绕创新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决策咨询解决方案。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建立健全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多层次 特色化的决策咨询品牌产品 二是注重人才强所。 根据研究需求配置多学科人力资源,推动科研人员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交流,与优秀智库机构建立联合研究机制 发挥平台型机构优势 ,汇聚科学家、企业家、学者、政府官员、媒体等高端智力资源,在政府、创新主体、公众和科技智库之间搭建共同交流的平台。 三是完善管理强所。 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遵循智库发展规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着眼于现代化智库建设,调整部门设置,聚焦研究重点,加强工作人员激励,提高保障和协调能力。